最具人气医生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膀胱炎输卵管堵塞、积水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博文 >> 妇产科 >> 妇科 >> 浏览文章

子宫宫腔病变的超声造影检查鉴别诊断

作者:江医生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4年02月08日访问:

子宫疾病由于隐藏较深,因此往往患者凭个人症状很难察觉。而宫腔内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宫腔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腔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常规超声检测宫腔疾病的特异性不高, 而造影剂的使用能加大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回声差异。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造影图像:子宫内膜增生又称子宫内膜增殖症, 病理表现为内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子宫内膜增生超声造影灌注成像使增厚的子宫内膜及内膜线均清晰可辨, 部分局限性增生超声图像呈丘状改变,但弥漫性及局灶性改变均可清晰显示出其增厚内膜的基底部与内膜肌层完整的分界面;宫腔内造影剂注入量增加, 可见增厚的内膜受压力作用而变薄现象。

三维宫腔造影可更加直观立体显示增生内膜与肌层的关系, 在内膜增生早期行宫腔超声造影易于与强回声的息肉鉴别。静脉超声造影正常子宫增强先后顺序依次为弓形动脉(肌层外1/3)、放射状动脉(肌层内2/3 )、螺旋小动脉(内膜层),由外向内, 增强信号由粗条状逐步分支为细条状, 最后呈散点状。

子宫内膜增强表现不同, 增殖早期内膜增强明显晚于肌层, 达峰时增强程度低于肌层, 分泌期内膜增强略迟于子宫肌层, 信号呈线状, 达峰时增强程度与肌层相似。增生的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增强模式相同, 多表现为内膜内造影剂充盈晚于周围肌壁, 由周围肌层向内膜逐渐充填,造影剂分布均匀, 呈等增强或低增强, 消退与周围肌壁相似或略早于后者。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造影图像:子宫内膜息肉是相当常见的疾患, 是由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而形成的肿块,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

宫腔超声造影内膜息肉表现为向宫腔内附着于宫腔壁上的中强回声, 单发或多发,回声均质,边缘光滑,基底窄、多有蒂, 其表面无内膜强回声包绕, 基底部的内膜强回声无中断。

宫腔造影检查发现相当多的内膜息肉患者在以往的二维超声检查时仅诊断为内膜增厚。三维宫腔超声造影能从充满液体的宫腔内多切面地显示息肉的大小形态, 并准确定位息肉基底部与子宫内膜壁的位置关系。

子宫内膜息肉实时静脉超声造影图像,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开始增强时间等于或晚于子宫肌层,却少于子宫内膜,是由于造影剂通过来自子宫肌层子宫动脉分支发出细条状滋养血管进入息肉内,使息肉呈迅速整体增强,而子宫内膜造影剂灌注是通过螺旋动脉,因此子宫内膜增强时间晚于子宫内膜息肉。

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肌层同时由子宫动脉分支供血,因此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肌层的造影增强水平一致; 而子宫内膜由螺旋动脉供血,因此造影增强水平与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肌层存在差异。

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超声造影图像:黏膜下肌瘤是平滑肌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为实质性球形结节, 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 虽无包膜, 但肌瘤周围的肌层受压形成假包膜。

宫腔声学造影下,黏膜下肌瘤呈现为圆形低回声包块突向宫腔, 通常其回声低于内膜息肉且不均匀, 有蒂或无蒂, 不随造影剂冲击而摆动。宫腔变形, 肌瘤基底部的内膜线中断, 其表面可覆盖内膜回声。

三维宫腔超声造影能更清晰显示肌瘤形态及大小, 精确定位肌瘤与内膜的关系, 能精确测量黏膜下肌瘤突入宫腔内的部分占整个肌瘤体积的百分比, 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方法。黏膜下肌瘤实时静脉超声造影图像,黏膜下肌瘤与子宫肌层呈同步或略早于后者增强, 减退时间略早于子宫肌壁, 造影后清楚地显示了黏膜下肌瘤血供来源及附着部。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图像: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使宫腔病变与子宫肌层的对比度增强,能加大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回声差异,包括早增强、达峰强度高、早廓清等几方面,使子宫内膜癌病变的显像更加清晰,

子宫内膜癌静脉超声造影增强时相以早增强为主,敏感显示癌变的血流灌注状况,对宫腔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可通过早增强、早廓清、显示滋养血管等特点而显示出宫腔微小癌灶,局灶型肌层浸润病灶通常也显示为早增强和早廓清,因而可较清晰显示病灶。

超声造影可明确显示肿瘤侵犯部位及深度,肌层浸润深度是手术病理分期的重要依据, 也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及复发的重要因素。超声造影动脉期子宫内膜癌的滋养血管首先强化, 随即整个病灶与肌层同步强化, 静脉期病灶区强化消退较肌层稍快, 呈相对低回声, 与正常组织界线较清晰, 因此可较好地判断内膜癌浸润肌层深度。

超声造影显示癌灶生长部位的弓形血管和放射状血管增粗、增多, 病灶区血管紊乱、密集, 有深肌层浸润时, 病灶占据弓形血管的位置, 弓形血管自身的完整性被破坏, 血流中断或消失; 因此观察到癌灶累及弓形血管时, 则可判断有深肌层浸润。


总之, 超声造影检查在子宫疾病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静脉超声造影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为临床提供了显示微循环血流灌注信息,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