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中,让人最心惊肉跳的便是免疫肿瘤指标,这是跟癌症紧密相关的几个指标,简单的几个数值的变化,甚至被人当成是否患癌的审判书,“其实很多人对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产生恐惧,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广州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叶昇教授表示,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网友提问:肿瘤指标超出上限两倍为何20天后复检又回归正常?
三十岁出头的王小姐之前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在今年三月的下旬,王小姐的单位组织了一次体检,四月初,王小姐拿到了体检报告,再翻开一看后,只有一项指标出现了异常:糖抗原125超出了上限,几乎接近了上限的两倍。
王小姐一开始没觉得有多大问题。可随后,她用百度查了一下糖抗原125的相关信息,发现这是跟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相关的指标。王小姐越看越害怕,数据接近两倍可能就是妇科肿瘤。她甚至翻出了2011年的体检报告,那次体检中,糖抗原125接近上限。联想到百度出来的资料中,说指数持续上升,可能存在着问题。综合了这么多信息,王小姐决定马上去做一个复查,她甚至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4月9日,拿到体检报告后的第4天,王小姐去医院挂了妇科专家号,医生让她重新做B超,并且重新抽血化验。看到化验单上的糖抗原125回到正常范围,忐忑的王小姐才把心放下,很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同时,她又很奇怪,为什么才差20天,肿瘤指标会差这么多?到底哪次才是准确的呢?还需不需要再次化验?第一次化验值偏高,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王小姐有一大堆问题要问。
肿瘤标志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
对于手术后的肿瘤病人更具参考价值。在1846年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肿瘤标志物“本周氏蛋白”,开创了肿瘤标志物的新时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叶昇教授指出,肿瘤标志物是一般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分泌出来的一类物质。并可以在实验室内通过生物、免疫及生化等方法能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出来。
它的出现到最终运用到临床上时,需要满足几项标准,一是敏感性:某种标志物在某种肿瘤存在的百分比例非常高,二是特异性:能够区分出患者与正常人的能力,从正常人的角度说,某种肿瘤标志物在正常人中都应该不存在,是阴性,但是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真正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就是说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不到100%,例如,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好的甲胎蛋白(AFP),也有20%~30%的原发性肝癌始终不升高。
所以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肿瘤标志物只是作为一种检测肿瘤的辅助手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叶昇教授表示,它的更大价值在于肿瘤病人手术后,我们可以依据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变化,来说明手术或化疗是否有效,对于治疗疗效的观察、判断转移或复发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肿瘤标志物值升高≠患有肿瘤
叶昇教授指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诊断为肿瘤!”肿瘤的诊断必需要由病理检查来确立。大家看到体检时的肿瘤标志物值升高了不要太过惊慌,有可能就是一过性升高而已。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五种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5、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
肿瘤标志物异常需要做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一般来说,体检报告主要是将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正常参考值做对比,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增高,当然癌症的可疑度也会相应增大,对于出现这类状况的患者来说,叶昇教授建议,做下一步的全面检查,包括CT、B超等,即使是轻微的超标,也不能置之不理,为了彻底的排除癌变早期的可能,还需要隔一两个月再去医院进行复检,如果持续升高,就要怀疑癌变在发展,如果一直没有明显的升高,一般是良性病变,可能是器官炎症。
对于癌症手术后发现肿瘤标志物较手术前明显增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应及时请医生解读,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
本文章转自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