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医生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膀胱炎输卵管堵塞、积水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博文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浏览文章

身边电磁辐射到底有多危险?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4年08月19日访问:

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核泄漏所引发的致癌危机不仅让日本人民忧心忡忡,也让毗邻日本的我国人民担心会“殃及池鱼”,而就在不久前,微博上一则更为劲爆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当我们还在担心核辐射造成的危害时,看看我们平时离不开的手机、电脑、微波炉吧,它们所带来的辐射危害一点不比核辐射低,而且离我们更近。”消息一出,几天内引发数万人转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手机辐射会损伤脑细胞,引起DNA突变,导致某些脑部肿瘤的高发”、“电线发出的辐射对身体有害,例如令儿童患上可怕的白血病”、“照CT致癌!辐射堪比原子弹 ”的报道也纷纷冒出,究竟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子物品是否真的致癌?医疗检查为防癌还能不能做?39健康网请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姜武忠教授为39健康网网友一辨真伪!

谈辐射致癌?先弄清什么是电磁辐射

“ 现在,很多人对辐射概念本身也不清楚。人们都知道辐射是不好的,却从未意识到辐射就在我们身边。就定义而言,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摄氏度以上,都会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姜武忠教授说道,“之所以大家害怕辐射,是因为电磁辐射和人体接触属于非弹性碰撞,大多数都会被人体器官吸收,从而引发细胞组织变化,但是电磁辐射并不可怕,正常生活的人体每天都在吸收辐射,只要它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标准水平,对人体健康就不会有什么伤害。

空气、食物、饮水等都含有辐射性物质,经呼吸及饮食进入人体内,在衰变过程中释放辐射,食物被消化,里边的放射性物质也被身体吸收,但同时它们也会随衰变减少或被排除体外。”

手机、电脑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 尚未发现与癌症有任何联系

没人能说清是谁最早提出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引起脑部肿瘤的说法。眼下的情况是,很多人一厢情愿地相信长时间煲电话粥可能会引起癌症,特别是脑部肿瘤。人们担心手机可能致癌,其实担忧的是手机的辐射问题。

姜武忠教授表示:“在门诊中,会有病人抱怨长时间打电话头晕、健忘等症状,可能是电磁波对神经递质产生干扰导致,但这个是不是会导致癌变,还没有任何医学研究证据表明。”

“其次,有必要有必要对电磁辐射进行一下区分。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就像晒太阳可以把皮肤发热,但晒时间太长则难免灼伤一样,但是晒太阳绝对不会使人体的分子产生电离,所以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结果,最多只有热效应而已,不会伤及生物体的分子键,与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核辐射是两码事。 ”

每天与我们日夜相伴的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空调、洗衣机,浴霸、电磁炉、电吹风、电灯在使用过程中都伴有辐射,不过这些家用电器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主要产生热能,比如浴霸、红外暖风机就是典型的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现象取暖。

通信基站所发出的无线电波,也属于非电离辐射的电磁波,它只产生热效应。非电离辐射只会产生热效应,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有关移动通信电磁辐射能改变DNA、或是说电磁辐射导致白血病、致癌、心脏病、甚至影响生育,造成孕妇流产的传言,实属言过其实。

目前正规的手机、电脑电磁辐射都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按照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规定,一般公众的射频暴露限制值为0.08瓦特/千克,峰值为2瓦特/千克,低于这一数值时,人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手机。手机是一种低功率射频发射器,最大发射射频功率为0.2~0.6瓦特。而随着手机制造与通讯技术的提高,这一数值还会降低。

而脑辐射的主要来源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其内部射出高速粒子流形成图像时,会产生低能X射线、静电场、射频电子场等电磁辐射。电脑辐射虽然客观存在,但它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只有超过一定强度,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

目前,我国的电磁辐射安全卫生标准限值是低于40微瓦/平方厘米,只要是正规厂家出产的电脑,都要经过相关检测,一般不会存在辐射问题。

CT、X光线属于电离辐射,x光片普通人群一年一次

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年至少有400万年龄在65岁以下的美国人接受医学成像检查时受到大剂量辐射。此外,在这些“超量”患者中,还有10%接受至少50毫西弗特辐射量,这个数值超过核能从业人员每年的辐射量上限。虽然研究并未估算辐射可能引发的癌症比率,但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脏病专家丽塔·雷德贝格医生说,辐射检查可能会增加数以万计额外的癌症病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姜武忠教授介绍道:“医学诊疗学把检查分为5个方向,代表了5种检查手段:X光片、CT、磁共振、B超、核医学检查。其中,磁共振和B超没有电离辐射,剩下的3种检查手段,按照辐射量的排列,从低到高分别为X光片、CT和核医学检查。拍一张X光片吸收的射线量约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线量大于1毫希伏,做1次核医学检查里的PETCT,吸收的辐射量比CT还高,这是融合了同位素放射线和X射线的检查,吸收的射线量也在1个毫希伏以上。”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后发现,关于辐射照射量本标准规定,公众的年有效剂量限值为1毫西弗(mSv);在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a,则某一单年份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同时对眼晶体和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也做了限值,分别为15mSv和50mSv。本标准还规定对患者的慰问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约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mSv。

过度扫描 会埋下致癌隐患

“刚刚说道,普通人每年接受辐射的有效剂量不应超过1毫希伏,而CT或核医学检查会有超过的现象,这就要求患者在做检查时不能滥用CT,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2.5亿人次接受X线检查,而有20%的检查是无临床意义的。”姜武忠介绍,科学研究早已证实,如果X线照射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就会诱发多种肿瘤发生,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肉瘤和皮肤癌。

除此之外,像治疗癌症的放射疗法(放疗)是通过对癌变的部位进行高强度的辐射处理,使得癌细胞大量死亡,达到抑制癌症的目的,但同时也对大量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因此我们常会告诫病人这是双刃剑,需要在正规医院医生的合理控制下进行。


本文章转自39健康网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