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盆腔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的一种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过多、月经不调、腰骶部疼痛及少腹部坠胀,有时候还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易感疲劳等。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其病机为湿、虚、寒、瘀、热,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中医将其常见症型分为以下五类,湿热瘀结型、脾虚湿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有学者专门分析了慢性盆腔炎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其中从高频到低频分别是湿热瘀结型、脾虚湿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通过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均得出湿热蕴结型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证型。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云:“清湿则伤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意思是说湿邪为患多见下部的症状,盆腔属于人体下焦。妇人体虚或产后感受湿邪,湿郁化热,缠绵难愈,蕴结胞宫、则胞宫胞脉受损而发病。所以湿热瘀结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证分型。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气亏虚,则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减弱,水液容易停聚于体内生内湿。湿性重浊,易袭阴位,盆腔居于下焦,首当其冲会受到
湿邪侵袭,而湿为有形之邪,易于阻滞气机,气滞则血瘀,从而形成脾虚湿瘀的证型。
肝主疏泄,有调畅气机和情志的作用,若肝郁则会气滞,气滞则血瘀,从而形成以气滞血瘀为主的临床证型。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气充盛,则正气实,气血功能正常。若肾气虚弱,则正气不足,不能很好的抵御外邪的入侵。邪毒与淤血博结,形成肾虚血瘀型。
寒湿和邪在疾病的初期较为多见,这种症型也多见于秋冬季节不注意保暖的女性朋友们。
虽说以上五种症型较为多见,但常常相互兼夹,使病情较为复杂,总的来说以气滞、湿邪和瘀毒为主。该理论也从侧面揭示了
妇炎丸选方用药的经典之处,妇炎丸的原料组分主要有柴胡、茯苓、黄芩、栀子、白术、山药、苍术、滑石、当归、桃仁、红花、甘草、木香、延胡索、金银花、五灵脂等组成,共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在三个月之内好转,半年之内痊愈,疗效确切,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