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医生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膀胱炎输卵管堵塞、积水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博文 >> 内科 >> 心内科 >> 浏览文章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4年06月11日访问:

  糖尿病和冠心病可谓都是危害性很大疾病,两者的发生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就此我们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问: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说法:“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是一枝藤上的两只瓜”。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有无依据?

  答: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已经在学术界公认,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治疗指南都已经深刻讲述了两病之间的关系。那么,怎么理解等危症呢?

  这就是说,患了糖尿病就相当于患了冠心病,有观察表明,糖尿病病人的预后和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相同,这两个病就好比是一个病。

  答:糖尿病患者中因为大血管病变去世,或者过早离世的,占患者总数的60%-70%,而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这就等于是说,糖尿病人将来大多数都会面临心脑血管病,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另外,中国心脏病调查显示,在因急性心梗就诊的患者中,有80%的人血糖不正常。

  所以,这两个病,患上其中一个就可以预测另一个了,不能说百分之百,也接近80%。

  问:冠心病患者中存在血糖异常的可以达到80%?

  答:很多人特别关心这个问题,是不是得了心脏病后,因为着急或应激产生了高血糖。但事实上,在冠心病发作事件之后的三个月再进行糖耐量检查,会发现这不是一个应激的问题,而是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共同的土壤。

  问:与单纯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症状方面有何不同?

  答: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当糖尿病和冠心病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时,会导致一部分人心肌缺血发生时,不像单纯冠心病患者那样症状明显,有的人可以不表现疼痛。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一些患者发生神经病变,致使神经敏感性变差。当发生心肌缺血时,这类患者常常没有任何一点警示,处于危险之中却不自知,这样预后会更差。

  问:也就是说,这些患者胸闷胸痛的没有那么厉害?

  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可以有两种情形:一部分人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因为多支血管病变严重,疼痛时间可以很长;当一旦发生神经病变后,疼痛阈值就会升高,本该有疼的时候,他却无法感知,这部分患者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却处在一种没有疼痛的心肌缺血当中,反而更危险。

  问:不疼的患者比例占多大?

  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大概有1/3的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查体的时候,心电图却可能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或者心脏超声检查有异常。

  问:相比而言,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的病变可能会更严重?

  答:是的。一般来讲,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管病变会更严重,常常表现在多支血管的病变或者是一支血管上多处的病变;另外,糖尿病患者常常有微血管病变。有些病变在冠脉造影的时候,肉眼看不出来。

  有些冠心病人入院的时候,并不知道合并有糖尿病,通过冠脉造影的结果,医生会推测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经深入检查后,就会诊断为糖尿病。

  问:也就是说,是否伴有糖尿病,冠脉造影结果是不一样的?

  答:相当多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管病变更重也更广泛,即更严重。

  问:关于血糖的标准,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控糖标准是否相同呢?有何特殊的地方吗?

  答:首先,血糖的标准有几个指标:空腹血糖(某一顿饭前的血糖,没有吃饭没有吃药)、餐后血糖(多数指从进餐第一口算时间,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反应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两次超过7mmol/L,餐后血糖两次超过11.1mmol/L,或者空腹餐后分别各有一次超过相应的数值,就可诊断糖尿病。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美国已经将其大于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其他地方的标准不一样,但这个指标具有综合指数的意义。

  那么,糖尿病人用药之后,血糖达到什么值为好呢?目前,多数指南认为,空腹血糖为5-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是10mmol/L以下,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小于7%。

  那么,合并了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是否也要遵守这个标准呢?这些指南在制定标准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达到这个标准是最理想的。

  “合并冠心病,严防低血糖,降糖安全更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又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人用药后达到了这个标准,却出现了低血糖,引起了出汗、心慌,甚至血压增高,有人还诱发了心绞痛。

  所以,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讲,我们更关心的是降糖的安全性问题。

  笼统来讲,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控糖的标准应该适当放松。网友可能就会问,那到底多少为好呢。但这个问题需要因人而异,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例如狭窄的程度、支架的情况等。总体的原则是,病情越重,血糖放宽得越多,这样更安全。

  我们知道血糖控制存在一个问题:当把特别高的血糖降低一个百分点(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例如(9%降到8%)),患者会明显受益;但如果把8%降到7%(正常值为小于6.5%),这种受益是有限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所以,针对特别高的血糖,一定会去控制,这样肯定能受益,也不至于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引发低血糖。

  “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问:也就是说,合并两病的患者,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答:其实,存在非常多的患者认为“血糖是越低越好”,大家会很本能地想:如果把血糖降低了,病不就完全治好了或者控制住了吗?我都正常了,还会出并发症吗?

  这是一种非常纯朴、善良的想法,也非常本真。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最近,不超过五年,国际上发布了好几个令人吃惊的研究,证明有心脏病的人如果血糖降得越低,越接近我们说的正常值,患者的死亡率会越大。有的研究做到一半就不能再做下去了。有一个研究,研究对象都是十几年的糖尿病患者,大概1/3同时伴有冠心病,研究要求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到6.5%以下,结果患者降到6.9%的时候,死亡率已经明显增高。

  问:合并两病的患者,在使用降糖药时,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有没有特殊注意的呢?

  答:有的。针对这类患者,一方面用药上要考虑它的安全性,另外还要确保血糖不能波动太大。

  什么叫波动?就是餐前和餐后差多少,比如早饭前和早饭后差多少,午饭前和午饭后差多少,晚饭前和晚饭后差多少,看两三个小时内血糖下降有多少。

  如果两三个小时内血糖下降很多,超过5mmol/L就会不舒适。通常情况下,升高5mmol/L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但降低5mmol/L,例如从10mmol/L很快降到5mmol/L就会不舒服。

  有的人问我,饭前感觉饿、不舒服,查血糖有6mmol/L或7mmol/L,根本不低,是为什么呢。这很有可能就是血糖下降过快的原因。每个小时下降幅度超过2-3mmol,就叫下降过快,实际跟低血糖是一回事,同样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带来不安全因素。

  这时,考虑降糖药时,要考虑那些可以使血糖波动稳定,减少差值减少波动的药物。

  所以,肯定不是血糖越低越好,不能走极端。


  文章转自:好大夫在线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