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血化瘀丸
【组成】当归20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药12克,牛膝12克,益母草15克,陈皮9克,丹参20克。
【组成】当归20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药12克,牛膝12克,益母草15克,陈皮9克,丹参2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养血活血、行滞消瘀、利尿消肿。
【主治】急性肾炎。
【加减】兼脾虚型,症见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加山药15克,焦白术12克,茯苓12克,草豆蔻12克;兼肾阴虚型,症见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口渴不欲饮者,加生地黄15克,,丹皮9克,麦门冬12克;兼肾阳虚型,症见腰膝疲软,形寒肢冷,小便频数者,加附子5克(制),肉桂9克,淫羊藿12克;菟丝子15克;兼气虚型,症见面色㿠白,少气懒言,动则气喘者,加人参5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兼阴虚阳亢型,加夏枯草12克,龙骨9克,钩藤15克,珍珠母9克;浮肿甚者,加大黄5克,芒硝6克,猪苓9克,桑白皮12克;血尿者,加大小蓟各12克,三七粉6克;急性期,加金银花15克,连翘9克,蒲公英12克。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白建—方。屡用效佳,且疗效巩固。
2.益腥口服液
【组成】益母草30克,鱼腥草30克,白茅根30克,石韦30克,牡丹皮1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2次。10日为1疗程。
【功能】清热通络、活血化瘀、利尿消肿。
【主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赵柏发方。
3.急肾膏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益母草20克,白茅根30克,生地黄2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车前子20克。
【制法】膏滋。上药以10倍量,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收贮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3次,开水调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渗涩、健脾益肾。
【主治】急性肾炎。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
4.肾炎灵口服液
【组成】黄芪50克,生地黄20克,鱼腥草20克,白茅根20克,黄柏15克,益母草10克,马鞭草10克,黄栀子10克,藕节炭15克,蒲公英20克,金钱草20克,金樱子10克,山药10克,甘草5克。
【制法】浓缩液。将上药药物按处方剂量称取,置于煎煮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煮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将3次煎煮过滤所得的滤液混匀再次减压浓缩至100毫升,或按每毫升含生药2克计算。放入一定剂量的尼泊金,分装于100毫升棕色瓶中,室温下保存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服3次。
【功能】固表利水、清热凉血、补脾益气。
【主治】急性肾炎。
【出处】引自《时珍国医国药》。李炎强方。
5.益芪桂附丸
【组成】益母草50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五加皮20克,枸杞子20克,芡实20克,丹参10克,白芍药2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生甘草6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健脾温肾、活血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6.苓莲散
【组成】土茯苓30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蒲黄10克,黄芪10克,山药12克,生甘草1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活血解毒、益气渗湿。
【主治】急性肾炎。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7.田牛散
【组成】人工牛黄0.6克,肉桂粉2克,田七粉3克,琥珀粉4克。
【制法】散剂。上药混合同研细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8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能】解毒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慢性肾炎,症见血尿、蛋白尿顽固不消,伴头晕、乏力、口苦、口干、水肿、腰痛佳。
【出处】引自《福建中医药》。
8.仙鹿散
【组成】太子参31克,补骨脂31克,生苡仁31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山药24克,白术15克,芡实15克,益母草15克,莲子15克,萹蓄15克,鹿角霜15克,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覆盆子1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5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能】甘淡实脾、温肾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症见面部,下肢浮肿,按之没指,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口干,手足心热,足跟疼痛,腰膝酸软,舌淡,多裂纹,苔薄黄,脉沉细弱。
【出处】引自《中医杂志》。本方看似收效缓慢,却每以反复较少而取胜。坚持服用,收效甚佳。
9.逐水消肿膏
【组成】黑丑63克,白丑63克,红糖120克,老姜300克,大枣60克。
【制法】膏滋。先将老姜、大枣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将黑丑、白丑共研为细末,与红糖一并撒入清膏和匀收膏即成。贮瓶备用。也可制成丸剂。
【用法】口服。上药分成等份,于2天半服完,每餐前空腹服。
【功能】逐水消肿。
【主治】慢性肾炎肾变期。
【出处】引自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10.益肾口服液
【组成】黄芪30克,土茯苓30克,米仁根30克,童子益母草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益气活血、滋阴清热。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
【加减】肾阴虚者,加玄参30克,麦门冬30克,生地黄30克;肾阳虚者,加附子15克,肉桂9克;脾肾阳虚者,加服肾气丸,每次服6克,日服2次,并加大腹皮30克,炒白术30克;肝旺肾亏者,加服杞菊地黄丸,每次服6克,日服2次,并加川续断20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胡康才方。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中药民间偏方2
下一章: 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中药民间偏方4
推荐阅读
名医介绍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