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杭丸
【组成】黄芪30克,熟地黄30克,白术30克,菟丝子25克,当归20克,白芍药30克,淫羊藿30克,何首乌30克,鳖甲20克,薏苡仁30克,益母草3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
【制法】浓缩丸。上药除黄芪、木香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浸膏,再将黄芪木香共研为细粉,撒入浸膏搅拌均匀,低温干燥,研细和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5~12岁儿童,每次4~6克),每日服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20天为1疗程。
【功能】健脾补肾、利湿化浊、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肾炎。
【出处】引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薛景群方。
2.益肾回春丹
【组成】雷公藤10克(制),黄芪25克,鸡血藤12克,益母 草15克,小蓟15克,蝉蜕10克,甘草4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15克(先以小剂量开始服用,如 无副作用,逐渐加至15克),每日服2次,饭前开水冲服。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扶正祛邪、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肾炎。
【加减】如水肿不显,仅见蛋白尿或有肾功能损害者,加黄 精10克,杜仲15克,核桃仁10克,补骨脂15克,细辛2克, 覆盆子10克;如有顽固蛋白尿和血尿,无明显水肿者,加鹿衔草12克,马鞭草20克,贯众10克,菟丝子10克,天葵子10 克;如高度浮肿,胆固醇高,血浆蛋白低,大量蛋白尿,但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者,加防己10克,大腹皮20克,赤小豆20克,白茅根20克;若蛋白尿伴上呼吸道感染,加白花蛇舌草30克,重楼30克,蒲公英15克。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赵伟刚方。
3.龟蛇雷公丹
【组成】炙龟板5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雷公藤20克(去皮木质),丹参20克,生黄芪40克,生白术20克,茯苓15克,附片9克,干姜6克,刀豆壳15克,补骨脂9克。
【制法】浓缩液。雷公藤先煎煮半小时,再加其他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3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益气补肾、化湿祛浊解毒。
【主治】慢性肾炎。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丁利华方。
3.益气健脾液
【组成】黄芪30克,党参25克,菟丝子30克,女贞子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茯苓皮15克,车前子15克,桂枝8克,鱼腥草30克,芡实30克,大枣5枚,益母草3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3次。30天为1疗程。
【功能】益气健脾、利湿化瘀。
【主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祖秀萍方。
4.解毒化瘀丸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车前子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5克,白茅根15克,赤芍药12克,丹参15克,益母草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李亚林方。
5.消白散(一)
【组成】菟丝子20克,山茱萸15克,金樱子15克,芡实10克,肉苁蓉20克,黄芪30克,白术20克,熟附子10克,炙甘草10克,白茅根20克,益母草20克,丹参20克,茯苓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重者可连服2~3个疗程。
【功能】温补肾阳、益气健脾、化瘀通脉。
【主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周国良方。
6.慢肾散
【组成】黄芪30克,菟丝子25克,芡实20克,龙骨40克, 牡蛎40克,萆薢4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
【功能】健脾固肾。
【主治】慢性肾炎(阴水)。症属脾肾亏损,封藏不固者。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7.活血解毒丸(二)
【组成】黄芪45克,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地龙15克,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蝉衣15克,金银花20克,猪肾(猪腰子)1个。
【制法】糊丸。上药除猪肾外,余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再将猪肾切碎,煮烂,连汤打糊,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低温干燥,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补肾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肾炎。症见颜面下肢浮肿,气短喘促,神疲乏 力,腰部酸痛,食欲不振,少尿。舌质淡暗,苔薄白或微有 黄腻。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8.利水消肿膏
【组成】蓖麻子仁40克,石蒜10枚,商陆6克,田螺5枚。
【制法】药膏。先将蓖麻子去壳,与石蒜共捣烂如泥,商陆研细末,入田螺5枚(搞烂),再将4味药混合共捣烂如泥成膏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本膏30克,外敷于双手足心(劳宫、 涌泉)上,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7次为1疗程,连用1--2 个疗程。
【功能】利水消肿。
【主治】急、慢性肾炎。
【出处】引自程爵棠《手部疗法治百病》。
9.行水膏
【组成】黑丑60克,白丑30克,苍术15克,生半夏9克, 防己9克,黄芩9克,黄柏9克,苦葶苈9克,甘遂9克,红芽大戟9克,芫花9克,木通9克,生白术60克,龙胆草60克,羌活60克,大黄60克,芒硝60克,黑山栀60克,桑白皮60克,泽泻60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赤芍药30克,黄连30克,川郁金30克,苦参30克,知母30克,商陆30克,枳实30克,连翘壳30克,槟榔30克,郁李仁30克,大腹皮30克,防风30克,细辛30克,杏仁30克,胆南星30克,茵陈30克,天花粉30克,苏子30克,独活30克,青皮30克,广陈皮30克,藁本30克,瓜蒌仁30克,柴胡30克,地骨皮30克,白鲜皮30克,丹皮30克,威灵仙30克,旋复花30克,生蒲黄30克,猪苓30克,牛蒡子30克,马兜铃30克,白芷30克,升麻30克,川楝子30克,地肤子30克,车前子30克,杜牛膝30克,香附子30克,莱菔子30克,土茯苓30克,川萆薢30克, 生甘草30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瞿麦30克,萹蓄30克,木鳖仁30克,蓖麻仁30克,干地龙30克,土狗36克,山甲30克,浮萍90克,延胡索15克,川厚朴15克,附子15克,乌药15克,龟板90克,飞滑石120克,生姜120克,韭白120克,葱白120克,榆白120克,桃枝120克,大蒜石240克,杨柳枝240克,槐枝240克,桑枝240克,苍耳草500克,益母草500克,马齿苋500克,紫花地丁500克(鲜者),凤仙草60克(全株干者用),九节菖蒲30克,花椒30克,白芥子30克,皂角60克,赤小豆60克,车前草500克。
【制法】膏药。用麻油15000毫升,将上述102味药熬枯去渣,入丹(适量)收膏,再入铅粉500克(炒),将松香240克, 金陀僧120克,生石膏120克,明矾60克,轻粉60克,官桂30 克,木香30克,牛胶120克以酒蒸化揽匀即可。摊膏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 患处。如外症拔毒消炎,可加黄蜡和用,又龙骨、牡蛎也可 酌用。
【功能】逐水消肿、清热泻火、祛风除湿、理气化痰、温经 通络、活血散结。
【主治】怔忡(贴心口),干呕而吐(用生姜半夏为团搽后 贴),痞满而痛(贴痛处或掺黄连半夏末),痰饮(用控涎丹加膏内贴),水气喘嗽(气胸)(用苏子、葶苈、半夏、桑皮、木通、 黑丑、椒目煎抹胸口再贴膏),水结胸(用生姜搽后贴或即用十枣汤煎抹后贴),阳黄疸(贴胸脐),阳水肿满(贴心脐),热胀 (贴胸脐),小便黄赤(贴胸脐及脐下用麦门冬、竹叶、木通,煎抹胸),或小腹急满(湿热下注膏贴小腹),或尿涩不通(用黄芩、车前子、木通、黑山栀等利水之药煎汤洗脐下贴),大便溏泻(贴脐上),或便秘不通(贴脐上及天枢穴)又肩背沉重,肢节疼痛(贴背心及痛处),胸气肿痛(贴脐上及痛处)。
【出处】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屡用皆效。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中药民间偏方6
下一章: 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民间偏方1
推荐阅读
名医介绍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