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补肾排毒液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15克,虎杖15克,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20克,茯苓15克,怀山药15克,山茱萸12克,白术12克,丹参15克,泽泻12克,牛膝10克,厚朴9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功能】健脾补肾、解毒利尿。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清长者,加熟附子6克(先蒸30分钟),肉桂3克(研冲),肉苁蓉15克,巴戟天12克;口干,手足心热,舌绛少苔者,加太子参30克,枸杞子15克,墨旱莲15克,女贞子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腹胀,尿赤,舌苔黄浊者,加绵茵陈15克,白茅根15克,苍术9克,砂仁6克;便干者,加生大黄9克(后入);尿不畅者,加猪苓10克,车前子9克(包);舌质紫或有瘀斑者,加桃仁12克,川芎6克;头晕目眩,血压升高者,加石决明30克,钩藤12克,天麻10克。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王礼彬方。多年应用,疗效甚佳。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食物。
13.补肾泄浊散(一)
【组成】黄芪30克,淫羊藿10克,杜仲1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大黄10克,莪术10克,益母草30克,车前子30克,附子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次服2次,开水冲服。同时,再取30克,用250毫升沸水冲泡,滤汁待温,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7天为1疗程。间休10天,再行下1疗程灌肠。疗程3个月。
【功能】温补肾阳、益气健脾、通腑泄浊、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包括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早期和晚期)。
【加减】若兼呕吐、腹胀者,加竹茹10克,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水肿明显者,加桂枝9克;兼阴虚者,加山萸肉10克,熟地黄30克,山药30克;气虚者,加红参12克。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陈志明方。
14.补肾泄浊散(二)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泽泻10克,茯苓2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
【功能】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泄浊通腑。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
【加减】肝肾阴虚者,加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脾肾阳虚者,加附子10克,淫羊藿10克,肉桂3克;恶心呕吐,腹胀纳呆者,加陈皮10克,竹茹l0克,砂仁10克;湿邪内蕴化热者,去生地黄,加苍术10克,竹茹10克,黄连5克;水肿甚者,加车前子15克,大腹皮15克,猪苓10克;瘀血症,加桃仁10克,红花5克,川芎10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杨进方。多年应用,疗效甚佳。
15.芪黄五草液
【组成】黄芪50克,大黄10克(后入),熟地黄15克,冬虫夏草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益母草25克,香草100克,丹参15克,甘草1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健脾益肾、化瘀泄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夜尿明显者,加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益智仁20克;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克,菟丝子15克,锁阳10克;口干咽燥,溲黄便干者,加知母10克,黄柏15克,女贞子30克;便秘者,加大黄10克。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张国欣方。
16.理肾口服液
【组成】黄芪30克,牡蛎30克,巴戟天15克,黄柏15克,泽泻15克,土茯苓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穗15克,大黄5~15克(后下)(大黄用量要依大便情況而定,必须保持大便每日2次,以轻泻为度)。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3个月为1疗程。
【功能】补气健脾益肾、利水泄浊解毒。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头晕失眠者,加生石决明30克,菊花20克,钩藤20克,酸枣仁20克(炒);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姜半夏15克,竹茹15克,黄连10克,苏叶30克;偏脾胃虚弱者,加党参30克,白术30克;偏肾阳虚者,加制附子15克,肉桂6克;偏肾阴虚者,加枸杞子30克,山茱萸30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裘沛然方。实践证明,本方具有降低血尿素氮、肌酐,抑制尿毒症毒素的产生,调衡低钙、高磷、高钾,对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7.参芪地黄散
【组成】党参3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黄25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山萸肉10克,竹茹10克,黄连10克,丹皮10克,大黄10克,砂仁10克,土茯苓25克,牛膝25克,紫苏叶20克,泽泻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健脾滋肾、清热和胃、利湿排浊。
【主治】尿毒症。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方药中方。屡用屡效。
18.附黄散
【组成】制附子20克,生大黄30克,生黄芪30克,益母草30克,芒硝2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亦可取散30~50克,用沸水250毫升冲泡取汁,待温灌肠,每日1次。
【功能】益气活血、温通排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刘锐方。由于所用药物均系治疗肾衰常用药品,因此用治本病颇为适宜。
19.泄浊解毒液
【组成】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大黄15克,牡蛎30克,枳实10克,附子10克,竹茹10克,甘草5克,大枣5枚。
【制法】浓缩液。上药以2倍量,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此为1日量,可分4次分服。
【功能】泄浊解毒、和胃止呕。
【主治】尿毒症,如出现频繁呕吐者尤为适宜。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骆安邦方。
20.温降散
【组成】茯苓12克,白术12克,白芍药12克,生姜12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苏叶9克,附子9克,西洋参6克,黄连5克。
【制法】散剂。上药除生姜外,共轧为粗末,与生姜共捣烂和匀,晒干或低温干燥,共研为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
【功能】温阳降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适于尿毒症而以水肿、呕恶表现为主者。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杜雨茂方。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21.参芪灵芝散
【组成】太子参20克,生黄芪20克,当归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9克,生地黄20克,山萸肉15克,生山药30克,丹皮9克,茯苓15克,灵芝20克,泽泻9克,知母9克,大黄3~20克(依据大便情况而定)。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过筛,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于每晚18时前和22时后各服1次,开水冲服。连服3个月后改为隔日服2次,继服3个月。掌握大黄用量、煎法和炮制,以每日排软便1~3次为度。
【功能】益气滋阴、健脾补肾。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李保华方。多年应用,疗效较为满意。
22.肾衰丸
【组成】生大黄30克,煅牡蛎30克,半枝莲20克,丹参30克,附子10克,冬虫夏草20克,生槐花3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80~100目筛,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或每日1剂,水煎2次,取浓汁250毫升,待温保留灌肠。灌肠15天后,停药10天,再续15天为1疗程。
【功能】通腑泄浊、祛除毒邪、活血化瘀、补益正气。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张素艳方。屡用效佳,尤以氮质血症期为优,尿毒症早期有效,晚期则无效。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中药民间偏方8
下一章: 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中药民间偏方9
推荐阅读
名医介绍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