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脾散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皮25克,甘草4克,山药12克,苡仁15克,黄芪20克,牛膝12克,猪苓15克,桂枝12克(或桂心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健脾利湿。
【主治】慢性肾炎(脾虚湿阻型)。
【加减】若湿重而见苔白厚腻者,去山药,加防己12克,砂仁8克;血虚明显者,去猪苓、桂枝,加当归12克(或鸡血藤30克),枸杞子12克,以养血;若见血压升高者,重用黄芪(用至30克以上),去桂枝、山药,加生石决明30克,代赭石30克以潜虚阳;若见血尿(镜下血尿)者,去桂枝,加小叶凤尾草15克,淡豆豉30克,田七末3克;若水肿严重,尤其是胸腹积有大量积水,则先治其标,用枳苍丸(三棱2.3克,莪术2.3克,苍术2.3克,香砂仁2.3克,连翘2.3克,黑丑1.5克,大戟1.5克,巴戟1.5克,陈皮1.5克,川椒1.5克,葶苈子1.5克,桑白皮1.5克,益智仁1.5克,汉防己1.5克,芫花1.5克,青皮1.5克,小川芎1.5克,牛膝1.5克,槟榔半个,大黄7.7克,甘遂1.5克,木香4.6克,紫荆皮3.1克。研为细末,糊为小丸,每次服12.5克,每日于五更空腹时1次顿服,连服3天,第一天用淡姜汤送服,第二天用陈皮汤送服,第三天用桑白皮汤送服。本方为民间验方。有一定疗效)。在水肿明显减轻后,再予健脾散。或水肿明显者,先服甘遂胶囊(即甘遂末1克装入胶囊,早晨白粥送1次吞服)。若尿蛋白长期不除者,则改用自拟尿蛋白饮(黄芪15~30克,龟板30克,淮山药15克,苡仁15克,玉米须30克,旱莲草12克,菟丝子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具有健脾固肾,利湿化浊之功,经临床验证效果尚好。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邓铁涛方。
2.温阳散
【组成】熟附子10~15克,生姜皮20克,白芍药12克,白术15克,云苓皮30克,肉桂3克(炮),大腹皮12克,猪苓15克,泽泻12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温阳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型)。
【加减】可参阅“健脾散”加减法。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邓铁涛方。
3.宁元散
【组成】西洋参10克,川三七10克,鸡内金10克,琥珀10克,珍珠粉10克,麝香0.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
【功能】解毒强心、利尿安神、活血祛瘀。
【主治】元气虚衰,倦怠纳呆,头痛恶心,小便短少,心悸气短,出现尿毒症状,或心绞痛,心肌梗塞均可服用。
【加减】若肾阳虚,四肢不温者,加肉桂2克(研末调匀);若神清惊悸者,加珍珠粉2克;若神志错迷,热痰壅盛者,加牛黄1克;若惊悸抽搐者,加羚羊角粉2克;若惊悸发热者,加熊胆1克;若神错讠严语者,可配服安宫牛黄丸1粒;若烦躁不眠,风痰壅盛者,配服至宝丹5丸(如梧桐子大);若痰壅气闭,不省人事者,配服苏合香丸1粒。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盛国荣方。本方是盛国荣教授多年来治疗慢性肾炎出现病情恶化或伴发其他症状之应急方。在慢性肾炎多治无效时,可试用本方。
4.五皮丸
【组成】橘皮75克,大腹皮75克,桑白皮75克,茯苓皮75克,干姜皮37.5克。
【制法】药汁丸。上药除大腹皮外,余药共研细末,和匀过80~100筛;再将大腹皮以清水煎透,取出煎液,将残渣压榨去掉,将煎液与榨出液合并过滤,与上药粉,泛为小丸,晒干或低温干燥,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消胀利水、理脾祛湿。
【主治】由脾湿胃热引起的痞满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
【出处】引自《北京市中成药方选集》。
5.中满分消丸
【组成】厚朴30克(姜炙),枳实15克,黄连15克(姜水炙),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茯苓6克,猪苓3克,白术3克(麸炒),泽泻9克,干姜6克,甘草3克,党参3克。
【制法】水丸。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晒干或低温干燥,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祛湿清热、消痞除胀。
【主治】由水湿中阻,脾不运化引起的胸满脘闷,腹胀水肿,湿甚痰多,二便不利。
【出处】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6.五苓散
【组成】茯苓90克,泽泻150克,猪苓90克,,肉桂90克,白术90克(土炒)。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过100目筛,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健脾利水。
【主治】由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或呕逆或泄泻等症。
【附近】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伤寒论)方。
7.大戟片
【组成】大戟1000克。
【制法】片剂。上药加6倍量水,以100℃提取2小时,滤取药液另存;残渣再加4倍量水,按同法提取2小时,滤取药液,与前液合并,然后检查药渣,如认为需要提一次,可再加3倍量水,煎1小时;合并各次提取液,浓缩成比重达1:1~1.2,加95%乙醇等量沉淀杂质,静置8~24小时后,上清液过滤,沉淀用46%乙醇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放冷,再过滤一次,继续浓缩至稠膏。测定其含量,按规定的浸膏量,加辅料适量,混匀,压制成片,即得。每片含总抽出物150毫克,每片相当于原生药五份(1.5克)的煎剂。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2片,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泄水通经。
【主治】慢性肾炎,各种水肿,腹胀,形气俱实的病者;或食物中毒,腹痛胀满者。
【出处】引自《中药单味制剂操作工艺》。切忌过剂。
7.甘遂片
【组成】甘遂1000克。
【制法】片剂。取甘遂按渗漉法用95%乙醇湿润4小时,以95%乙醇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35ml/50kg的速度渗漉,俟渗漉液达生药量4倍时,即停止渗漉,收取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测定其含量,按规定的浸膏量,加辅料,混合均匀,压制成片,即得。每片内含总抽出物25毫克,每片相当于原生药一份(0.3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2片,每日取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泄水利湿。
【主治】各种水肿,腹胀形气倶实者。
【出处】引自《中药单味制剂操作工艺》。屡用效速,切忌过剂。
8.木香糖浆
【组成】土木香45克,九节龙45克,鸡血藤60克,红枣90克,红糖135克。
【制法】糖浆。将上前三味药加水5倍,煎取浓汁500毫升,然后加入红枣汁(另煎取汁)、红糖,浓缩至成50毫升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50毫升,每日服3次。连服7天。
【功能】利尿消肿。
【主治】水肿性疾病。
【出处】引自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
9.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药120克,山茱萸120克,枸杞子120克,菟丝子120克,鹿角胶120克,龟板胶120克,牛膝90克。
【制法】蜜丸。上药除熟地黄外,余药研细末,熟地黄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功能】滋阴补肾、益精填髓。
【主治】肝肾精血亏损,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滑泄,健忘少寐,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升火,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可用于慢性肾炎、结核病、不孕不育、遗精及慢性前列腺炎、萎缩性外阴炎、腰痛等症。
【加减】气虚加人参、黄芪;纳呆加砂仁、陈皮;遗精加芡实、金樱子;阴虚火炎,去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夜热骨蒸,加地骨皮;小便不清,加茯苓;大便燥结,加肉苁蓉等。
【出处】引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
10.济生肾气丸(二)
【组成】附子2个,茯苓30克,泽泻30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车前子30克,牡丹皮30克,官桂15克,牛膝15克,熟地黄15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80--100目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1--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温阳补肾、化气利水。
【主治】肾虚水泛,尿少身肿,水肿下半身尤甚,腹胀满,腰酸肢冷等。可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尿蒲留,糖尿病性神经障碍,高血压病,精液异常症等病症。
【出处】引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民间偏方6
下一章: 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民间偏方1
推荐阅读
名医介绍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