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黄青流浸膏
【组成】黄桕150克、苦参150克、白鲜皮150克、蛇床子150克、青椒150克。
【制法】浸膏。上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煎半小时,合并滤液,热浓缩至1:1。分装灭菌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浸膏10毫升,加热水(60~80度)稀释成300毫升,外用熏洗阴部,每日2次。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止痒。
【主治】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出处】引自《集验百病良方》。
33.益肾健脾丸
【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杜仲9克,续断9克,益智仁9克,阿胶9克,艾叶9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山药9克,龙骨12克,赤石脂12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筛,酒糊为丸,如梧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益肾健脾凉血。
【主治】带下病中血不血色黑带(肾气亏损型)。症见带下污浊或血不血、绵绵不断、要酸软、腹冷肢寒、尿频、四肢不温、舌质淡润、苔百滑、脉沉弱。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34.清心散
【组成】人中白10克,细川连3克,细木通6克,大生地15克,苦参片10克,粉丹皮12克,生山栀10克,黛朱灯心6克。
【制法】散剂。上药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筛,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冲服。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心泻火、凉血泄热。
【主治】赤带、阴痒。症见带下赤白相兼量多、外阴瘙痒、心烦口苦、夜魅不宁、苔薄尖红。脉细数。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35.四仁清利散
【组成】光杏仁8克,白蔻仁10克,条黄芩8克,怀山药16克,白果仁13克,佩兰叶13克,滑石粉13克,川黄柏8克,川厚朴10克,云茯苓10克,车前子10克,小木通8克,瞿麦10克,甘草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宣肺运脾、清热利湿。
【主治】赤白带下(湿热内阻型)。症见头闷、身困倦怠、口渴不欲饮、小腹坠涨、小便黄且少。外阴部疼痛、或腐烂、带下赤白、舌淡、苔黄厚腻、右脉弦大而缓、左蠕细。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36.三妙丸
【组成】黄柏120克,苍术180克,川牛膝60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面糊为子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50~70丸,每日服1~2次姜汤或盐汤送服。
【功能】清热燥湿。
【主治】阴道炎(湿热下注型)。症见黄带、味臭质黏、外阴灼热或有瘙痒。
【出处】引自清代《医学正传》。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经期前后紧张综合征的中药偏方7
下一章: 治疗妊娠病的偏方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