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归蚣散
【组成】当归24克,炮姜6克,生地黄30克,红藤30克,玫瑰花9克,蜈松5条,川芎6克,桃仁9克,川黄连6克,香附15克,白芍药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7.血竭大黄散
【组成】血竭4.5克,炮姜4.5克,艾叶炭4.5克,制大黄4.5克,炒当归15克,赤芍药9克,白芍药9克,延胡索9克(酒炒),失笑散9克(中成药),血余炭9克,小藓炭9克.炒川芎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有时夹血块而带紫色、小腹隐痛、脉弦涩、舌质紫黯、瘀血不尽之象。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8.化瘀口服液(二)
【组成】全当归20克,老川芎10克.大熟地13克.赤芍药10克,生桃仁6克,草红花6克,小黑豆13克,益母草16克,生甘草4克,真阿胶10克(烊化冲人)。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行血化疲、养血扶正。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瘀血型)。症见头昏目眩、心烦气短、产后恶露淋漓不止、血色紫黯、小腹疼痛而拒按等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两尺细涩。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9.解毒口服液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紫黄地丁各24克,天花粉15克,白芷9克,丹皮15克,赤芍药15克,生苡仁24克,红藤15克,败酱草24克,三妙丸12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1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3次。
【功能】清除邪毒、祛湿排脓。I
【主治】高热、腹痛、腹胀、恶露臭秽、苔薄腻、质偏红、脉弦数。
【加减】热重恶寒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恶露不下者,加当归9克,川芎6克,丹参12克,益母草15克;恶露腥秽异常者,加苦参12克,椿根皮12克。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李国维方。
20.益母丸
【组成】益母草15克,泽兰叶10克,血余炭10克,百草霜10克,北山楂15克。
【制法】水丸。先将益母草、泽兰叶、北山楂共轧为细粉,再与血余炭、百草霜共研极细,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化瘀血、除恶露。
【主治】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下或恶露不净。
【加减】腹痛剧烈者,加五灵脂6克,蒲黄炭10克;恶露不下者,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恶露不净者,加茜草根15克,乌贼骨10克,山楂10克,蒲黄炭10克。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陈雨苍方。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症的中药偏方3
下一章: 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症的中药偏方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