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气化瘀丸
【组成】茯苓12克,桂枝2.5克,赤芍药9克,丹皮9克,桃仁9克,败酱草20克,红藤20克,金铃子9克,延胡索9克,制香附9克,紫草根2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勾,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理气化瘀。
【主治】慢性盆腔炎。症见少腹两侧隐痛、追胀、喜暖喜按。经来前后较甚,有时低热、腰骶酸楚、带下色黄、月经失调、痛经或不孕。
【加减】如黄带多者,加椿根皮12克、鸡冠花12克;腰骶酸痛者,加川断续9克,狗脊9克;气虚者,加党参9--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血虚者,加当归9克,白术9克,川穹4.5克,白芍药9克;便秘者,加生军2.5克,全栝萎12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2.急盆口服液
【组成】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鸭拓草20克、赤芍药12克、丹皮12克、金铃子9克、延胡索12克、柴胡梢6克、生苡仁30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连翘9克、黑山栀9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没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服3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泄火、化湿祛痰。
【主治】急性盆腔炎。症见下腹剧痛拒按、发热恶寒,甚至满腹压痛,或反跳痛、带下色黄或呈脓性,大便或溏、时伴尿急、尿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军4.5〜6克,玄明粉4.5克,尿急者,加泽泻9克,淡竹叶9克;带黄如脓者,加川黄柏9克,椿根皮12克,木槿花12克;便溏臭秽者,加川黄连3克,条芩9克;腹胀气滞者,加制香附9克;瘀滞者,加丹参12克,川牛膝9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3.止痛化癥胶囊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丹参、芡实、鸡血藤、莪术、当归、全蝎、䗪虫、蜈松、鱼腥草、败酱草、延胡索、川楝子、肉桂、炮姜各适量。
【制法】胶囊。上药煎煮后提取制成胶囊剂,每粒重0.3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粒,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连服4周为1疗程。
【功能】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癥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有下腹坠痛、腰骶酸痛、月经量多、带下增多、痛经或性交痛等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活动受限,附件或子宫两旁明显增厚或粘连,有大小及形状不等的肿块,活动不佳、有触痛,或有后穹窿触痛。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王耀庭方。
14.芪竭颗粒
【组成】黄芪、血竭、当归、桂枝、茯苓、红藤、败酱草、熟大黄、没药、芍药、甘草各适量。
【制法】冲剂。上药依法加工制成颗粒冲剂,每包装3克,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包,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益气养血、温经化瘀、利湿解毒。
【主治】慢性盆腔炎。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何少山方。
15.归香散
【组成】当归9克、赤芍药9克、丹皮9克、枳壳9克、香附9克、郁金9克、丹参12克、广木香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喂开水送服。15天为1疗程。
【功能】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症见腹痛、月经下有血块、快下痛减、舌有瘀点或瘀斑等。且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偏方13
下一章: 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药偏方1
推荐阅读
名医介绍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