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何树新
简介: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特邀北京地坛医院儿科何树新主任医师讲解怎样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如何救治重症手足口病?
何树新主任医师:发热、手足出现丘疹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问:什么是手足口病?
何树新主任医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每年的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季节,主要见于4岁以下的小儿。
问:手足口病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何树新主任医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肛周出现红色斑丘疹,之后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毫米大,较水痘皮疹小,质地较硬,不易破溃。皮疹多时可出现于上臂、腿,偶见于躯干。口腔内见疱疹,疱疹破溃后成小的溃疡。可伴精神差、食欲低、呕吐、腹泻、咳嗽、流体等症状。一般病程短而轻,多于1周左右痊愈。
问:出现什么表现可能为重症手足口病?
何树新主任医师:出现以下症状可能为重症手足口病,⑴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⑵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极少数患儿出现食欲亢进。⑶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⑷出现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心率增快等。
何树新主任医师:重症手足口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问:如果是重症是否就必须住院治疗?
何树新主任医师:是的,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系统的治疗。
问:普通型的患儿感染期间需要如何治疗?
何树新主任医师:普通型患儿只需居家隔离,适当口服清热解毒类中药,发热时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口服泰诺林或美林退热,口腔有疱疹或溃疡时予口腔炎喷剂喷口腔;饮食宜清淡。
问:手足口病是如何感染的?有没有什么可以预防的疫苗?
何树新主任医师: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来感染。由于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目前还没有研制出预防本病的疫苗。
何树新主任医师: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重清洁,保持家庭干净卫生。
问:小儿在感染期间,生活习惯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吗?
何树新主任医师: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问:对于已感染的小儿家庭,如何进行生活用品的消毒和使用?
何树新主任医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耐热物品用65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浸泡(浓度按使用说明)。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问:日常生活或流行高发期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何树新主任医师: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易感的是牛类,猪也易感,羊、山羊、骆驼,象等均有发病报告,人亦可感染。主要是人与动物接触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唇、牙龈、颊部,舌的边缘、手足颜面等处的黏膜、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一般预后较好。
专家寄语: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家庭环境干净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清洁,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洗手,勤晒衣被、勤开窗通风,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本网转载自好大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