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医生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膀胱炎输卵管堵塞、积水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博文 >> 妇产科 >> 妇科 >> 浏览文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1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5年08月31日访问:

月经病

  

  1.益母膏

  【组成】益母草500克(或加丹参6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红糖适量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每日服2或3次,开水调服。

  【功能】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出处】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


  2.调经膏

  【组成】丹参60克,益母草60克,制香附6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赤砂糖,搅拌均匀后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开水调服。

  【功能】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出处】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


  3.归芍散

  【组成】当归6克,白芍药6克,茯苓6克,白术6克,柴胡6克,甘草3克,丹皮5克,山栀子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或3次,开水冲服。

  【功能】疏肝解郁、养血润燥。

  【主治】月经先期(血燥型)。自觉皮肤发热、肢体作痛、怔忡心烦,脉弦数,苔白黄,舌质红。

  【加减】当皮肤发热较重,燥症较甚时,可以加生地黄5克,白茅根5克,以增凉血润燥之功效。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王渭川。


  4.芎术丸

  【组成】香附60克,苍术60克,川芎60克,栀子45克,神曲45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8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或用十分之一量,改为煎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能】疏肝解郁。

  【主治】月经先期(气郁型)。痖见经量时多时少、经行不畅、胸闷腹胀、暖气吞酸、少腹胀痛、脉弦、笞白腻而厚、舌质淡红起粒。

  【加减】月经量多者,栀子宜炒,川芎用量宜少。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王渭川。


  5.四制香附丸(一)

  【组成】生香附500克,当归120克,白芍药120克,熟地黄120克,川芎120克,白术90克,陈皮90克,泽兰90克,黄柏30克,甘草3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1~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痛经)等症。|

  【出处】引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


  6.香附丸(一)

  【组成】香附14.4公斤,当归9.6公斤,熟地黄4.8公斤,白芍药4.8公斤,川芎2.4公斤,白术4.8公斤,陈皮2.4公斤,黄芩2.4公斤,砂仁1.2公斤。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痛经)等症。|

  【出处】引自叶显纯《常用中成药》。


  7.八宝坤顺丹

  【组成】益母草450克,当归75克,地黄75克,橘红75克,香附75克(醋炙),沉香75克,乌药75克(炒),川穹75克,熟地黄75克,黄芩75克,牛膝75克,白芍药75克(酒炒),茯苓75克,人参30克,紫苏叶37.5克,白术37.5克(麸炒),木香37.5克,阿胶37.5克(炒珠),甘草37.5克,琥珀37.5克,砂仁37.5克。

  【制法】蜜丸。先将琥珀研为细末,其余益母草等十八味轧为粗末,再与熟地黄、牛膝同捣烂,掺和均匀,晒干或低温干燥,轧为细末,和匀过80~100目筛;再将琥珀细粉置乳钵内,与益母草等细粉陆续配研,和匀过筛。然后取炼蜜与土药粉搅拌均匀,成滋润团块,分坨,搓条,制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或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补气养血、解郁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腹痛带下、精神倦怠、饮食减少。

  【出处】引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8.女金丹

  【组成】人参30克,茯苓30克,川芎30克,白芍药30克,白术30克(麸炒),当归30克,甘草30克(炙),白薇30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藁本30克,肉桂30克,元胡30克,白石脂30克,没药30克(醋炙),香附30克(醋炙)。

  【制法】蜜丸。将上药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筛。取炼蜜与上药粉搅拌均匀,成滋润团块,分坨,搓条,制丸。每丸重9克,阴干,分裝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1或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调经养血、温暖子宫。

  【主治】子宫寒冷引起的经期不准,腹痛腰酸、四肢无力、小腹冷痛。

  【出处】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9.乌鸡白凤丸(一)

  【组成】乌鸡1920克(净),牡蛎124克(煅),鳖甲192克(醋炙),人参384克,鹿角胶384克,黄芪96克,白芍药384克,当归432克,香附384克(醋炙),甘草96克,桑螵蛸144克,熟地黄768克,天门冬192克,鹿角霜144克,地黄768克,银柴胡78克,芡实192克(麸妙),川芎192克,山药384克,丹参384克。

  【制法】蜜丸。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乌鸡、牡蛎、鳖甲单放,人参至天门冬十味混合,鹿角霜至丹参七味混合。先将乌鸡宰杀,除去毛、内脏及爪类等洗净,酌予碎断,将鳖甲、牡蛎置于罐底,继装入人参等药料约半数,再装入乌鸡,后将其余半数药料装人。另取黄酒4050毫升入罐内密封,置锅内隔水加热蒸煮(约48~56小时),至黄酒基本被蒸尽为度。再将鹿角霜、银柴胡、芡实、川穹、山药、丹参、地黄等七味,研为粗末,铺置于铜槽内,将蒸制药物取出,置入铜槽与粗末掺和均匀,晒干或低温干燥,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筛,取炼蜜与上药粉搅拌均勾,成滋润团块,分坨,搓条,制丸。每丸重9克。阴干,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

  【主治】妇女经水不调、崩漏带下、腰腿酸痛、身体消瘦。

  【出处】引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0.艾附暖宫丸(一)

  【组成】艾叶炭90克,香附180克,当归90克,吴茱萸60克,川续断45克,川弯60克,白芍药60克,黄芪60克,地黄30克,肉桂15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轧为细粉,和勻过80~100目筛。再取炼蜜[每药粉300克,约用炼蜜(110℃)420克,和药时蜜温90°C]与上药粉搅拌均匀,成滋润团块,分轮,搓条,制丸。每丸重9克。阴干,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1或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温暧子宫、调经止痛。

  【主治】由寒凝气滞引起的月经失调、行经腹痛、腰部酸痛及赤白带下。

  【出处】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寿世保兀》方。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以下是对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1]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