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虎丸
【组成】大黄83克,五灵脂71克,红花95克,百草霜95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克,日服1次,于睡前温开水送服,次日应食酸汤。10-15岁减半。
【功能】活血调经、消积化滞、健胃。
【主治】月经失调、疲血积聚、行经腹痛、赤白带下、经血闭阻、抵腹痞块、鼓胀膨闭、气滞食积、红白痢疾、胃脘疼痛。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2.毓麟珠
【组成】人参60克,白术60克(土炒),茯苓60克,芍药60克(酒炒),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当归120克,熟地黄120克(蒸捣),菟丝子120克(制),杜仲60克(酒炒),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主治】气血俱虚、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少腹冷感、性欲减退、食少体瘦、小便淸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等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如男子服用,再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各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汤泡1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30克,北五味15克,或加龙骨30克(醋煅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酌定;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60克,或甚者,再加沉香15克;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60克,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量送下亦可。
【出处】引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屡用神验。
3.慈航丹
【组成】益母草600克,当归400克,川芎30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调经、逐瘀生新。
【主治】经血不调、癥瘕痞块、产后腹痛、恶露不尽。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4.加味调经散
【组成】茜草12克,丹参12克,桃仁3克,土鳖虫6克,川军6克,当归3克,赤芍药12克,红花3克,干姜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于每晚睡前服4.5克,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功能】消瘀止痛、生新排浊。
【主治】月经不调。
【出处】引自李文亮《千家妙方》洪哲明方。
5.十味血室散
【组成】柴胡10克,条芩6克,党参10克,秦艽10克,鳖甲10克,知母10克,青蒿10克,地骨皮6克,玉竹15克,甘草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甚者30克,每日服3次,沸水泡服。
【功能】滋阴除热、和解除烦。
【主治】月经期感染(热入血室型)。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王明辉方。
6.清经散(一)
【组成】生地炭24克,地骨皮12克,炒白芍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槐米炭30克,仙鹤草30克,鹿衔草30克,荠菜3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于出血前天开始服用。每次服9~15克,每日服3次,沸水泡服。连服7~10天。
【功能】养阴凉血止血。
【主治】月经不调(中期出血)、阴虚内热者。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林永华方。
7.红花膏
【组成】红花15克,当归60克,川芎30克,白芍药15克,柴胡15克,茯神15克,续断b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香附12克,陈皮12克,丹皮12克,白术12克,熟地黄7.5克,甘草7.5克,蕲艾7.5克,泽兰7.5克,益母草15克,香油1500毫升,黄丹560克。
【制法】膏药。上药用香油炸枯去渣,炼油,加黄丹搅匀收膏。离火,另掺入细料;人参15克,沉香I5克,鹿茸12克,肉桂9克。揽匀,摊膏,每张药重15克,对折,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腰骶部或脐部。
【功能】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腰酸疼、痛经。
【出处】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
8.柴胡膏
【组成】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药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12克,薄荷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香油100毫升,黄丹150克。
【制法】膏药。将前七味药用香油熬枯去渣,再入研细的乳香、没药,和匀,最后用黄丹搅匀收膏。离火,待温摊膏,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丹田穴。
【功能】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出处】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
9.仙茅膏
【组成】仙茅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威灵仙30克,桂枝30克,官桂30克,川乌30克,穿山甲30克,独活30克,千年健30克,木瓜30克,牛膝30克,川续断30克,天麻30克,钻地风30克,麻黄45克。
【制法】膏药。上药用香油5000毫升炸枯去渣,将油熬沸为度,用樟丹成膏时,再入黄蜡90克,松香90克,又用:血竭30克,轻粉30克,龙骨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硫黄30克,海螵蛸30克,赤石脂30克,冰片15克,麝香3克,蟾酥9克,肉桂30克。共为细面,每500克膏药,兑入细料15克。和匀,摊膏。膏药先用白漂布裱一层白磨造宣纸.,每张13.5克至15克。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贴丹田穴。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行经腹痛或身疼。
【出处】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
10.梅鹿膏
【组成】梅花鹿胎1具,祁艾90克,香附60克,川芎30克,当归45克,白芍药45克,炮姜炭15克,红花9克,熟地黄120克,吴茱萸15克,桂楠15克,黄芩15克川牛膝15克,延胡索15克,杜仲30克,川断续30克,丹皮15克,丹参15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数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再熬成膏,兑元酒数壶,共调成膏,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1~2次,用开水或元酒化服。
【功能】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男女虚劳、营养不良、腰腿疼痛、精神疲倦、经血不调、子宫虚寒、腹痛脐冷、白带稀冷、血枯经闭。
【出处】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屡用有效。
分享到:
上一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7
下一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9
推荐阅读
名医介绍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