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昧逍遥丸
【组成】柴胡300克,当归300克,白芍药300克;白术300克(麸炒),茯苓300克,甘草240克,牡丹皮450克,山栀子450克(姜炙),薄荷6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小丸),每100丸重为6克。贮瓶备用。密闭,置阴凉处。本方原为散剂,名“加味逍遥散”。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舒肝清热、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肝脾不和引起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脘腹胀痛。
【出处】引自清代《内科摘要》。
2.归附散
【组成】当归10克,制香附2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能】解郁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出处】引自《民间秘方治百病》。
3.地骨皮散
【组成】地骨皮30克,柴胡30克,琥珀90克,赤芍药15克,土瓜根15克,木通15克,黄岑15克,青蒿子15克,当归21克,川大黄30克,牡丹皮15克,甘草7.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用水1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60毫升,去渣(或仅去生姜),食前温服,日服2次。
【功能】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活血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心神烦热、四肢疼痛、不思饮食。
【出处】引自宋代《太平圣惠方》。
4.妇宁丸
【组成】益母草600克,党参400克,生地黄100克,当归100克,熟地黄100克,陈皮100克,乌药100克,白芍药100克,川芎100克,白术100克(麸炒)香附100克(醋制),获苓100克,木香50克,紫苏叶50克,阿胶50克,砂仁50克,黄芩50克,琥珀50克,甘草50克,沉香10克,川牛膝4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化服。
【功能】养血调经、顺气通郁。
【主治】月经不调。症见腰腹疼痛、赤白带下、精神倦怠、饮食减少。
【出处】引自《中药成方制剂》。
5.肝郁调经膏
【组成】白芍药60克,牡丹皮60克,香附60克(制),当归60克,丹参60克,葛根60克,泽泻60克,佛手45克,川楝子50克,郁金50克,代代花50克,玫瑰花15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蜂蜜15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空腹时温开水调服。
【功能】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养血调经。
【主治】肝郁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不孕等。
【出处】引自《中药成方制剂》。
6.沉香化滞丸
【组成】制香附60克,贡沉香45克,春砂仁45克,粉甘草6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1~2次,以开水或姜汤、淡盐汤送下。
【功能】通顺气血、调经止痛。
【主治】痰饮气滞、胸脘痞闷、月经不调、小腹疼痛。
【出处】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7.益母草膏
【组成】益母草1000克(鲜,干亦可),川芎100克,白芍药10克。当归100克,生地黄100克,木香3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分次过滤后去渣,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成清膏,以不渗透纸为度,再兑入蜂蜜3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15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
【功能】祛瘀生新。
【主治】月经期不准、血色不正、量少腹胀、产后瘀血腹痛。
【出处】引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8.调元丸
【组成】香附子500克,当归150克,川芎150克,白术150,陈皮150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50丸,空腹用温水送服;不饮酒者,小茴香煎汤送服。每日服1~2次。
【功能】养血、开郁、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无定期者。
【出处】引自清代《广嗣纪要》。
9.调经丸(二)
【组成】熟地黄90克,香附120克,当归60克,白术60克,芍药45克,莪术30克,陈皮30克,枳实30克,乌药30克,砂仁15克,阿胶15克,艾叶21克。
【制法】糊丸。先将艾叶、香附、芍药共用醋煮透焙干,与其他药共研细末,和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约60丸),日服1~2次,空腹米汤送服。
【主治】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有积块,或赤白带下,或月经二三月不行。
【加减】腹痛者,加延胡索30~60克。
【出处】引自清代《仁术便览》。屡用效佳。
10.紫金丸
【组成】青皮15克,陈皮15克,苍术18克,槟榔18克,砂仁18克,红豆18克,高良姜24克,乌药24克,香附24克,枳壳24克,三棱30克,蓬莪术60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用粳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0丸,食后米汤送服。
【功能】行气活血。
【主治】脾土不健、月经或前或后、经来几点而止、过五六日或十日又来几点、面色青黄、不思饮食,或过食生冷、经闭不行。
【出处】引自清代《叶氏女科》。
分享到:
上一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12
下一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1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