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带膏
【组成】细生地120克,京元参45克,炒党参90克,怀山药90克,白术45克,云茯苓90克,桑螵蛸90克,当归身45克,生白芍药45克,地骨皮45克,熟女贞90克,炒丹皮45克,炒子芩45克,炒杜仲90克,炒川续断90克,大芡实90克,煅牡蛎120克,黑芝麻90克,肥玉竹45克,川牛膝45克,川楝子45克,银花炭90克,核桃肉120克,再加驴皮胶120克,鳖甲胶120克,冰糖250克。
【制法】膏滋。上味精选地道药材,加水煎煮2~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驴皮胶、鳖甲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和匀,然后加冰糖,搅匀,文火收膏。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用时每次服此膏适量,每日服2~3次,开水调服。
【功能】育阴和阳、淸热除湿。
【主治】白带。经事超前、口疳齿痛、便闭、湿热下注、带脉失固、腰背酸楚、白带绵绵。
【出处】引自程爵棠《百病中医膏散疗法》。秦伯未方。
2.牡蛎散
【组成】牡蛎45克,龙骨45克,赤石脂45克,肉苁蓉45克(酒浸),石斛45克,乌贼骨45克(去甲),黄芪45克,牛角腮灰60克,阿胶60克(炒),熟地黄60克,芍药60克(炒),炮干姜37.5克,当归37.5克,人参37.5克,白术37.5和,桑葚37.5克,肉桂37.5克(去粗皮),附子30克(炮),炒艾叶3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平旦米饮调服。
【功能】补肾健脾、调经固涩。
【主治】带下及月经过多、或暴下血片。
【出处】引自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
3.止带丸(一)
【组成】鹿角霜60克,牡蛎60克,醋炙海螵蛸90克,酒炒当归60克,酒炒白芍药45克,熟地黄120克,盐水炒杜仲60克,川续断60克,盐水炒沙苑子60克,茯苓60克,莲心120克,盐水炒黄柏30克,醋炒椿白皮90克。
【制法】蜜丸。先将熟地黄煮烂,再与诸药打和晒干,共研为细末,用白蜜180克炼熟为丸,如绿豆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食前温开水
【功能】补肝益肾、清热止带。
【主治】阴道炎(下焦温热、肾阴5虚型)。症见赤白带下,日久不愈。
【出处】引自《中药成方配本》。
4.归附地黄丸
【组成】当归90克(酒洗),川芎30克,白芍药60克(酒炒),熟地黄S0克,香附60克(童便浸,炒),陈皮45克,黄柏45克(童尿浸三日,晒干),知母45克(酒浸,晒干),五味子45克,苍术60克(炒),煅牡蛎15克,椿白皮75克(酒炒)。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为细末,和匀过筛,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50丸,每日服3次,空腹时淡盐汤送服。
【功能】养阴清热、燥湿止带。
【主治】老年性阴道炎。症见赤白带下者。
【出处】引自明代龚延贤《寿世保元》。
5.溯源丹
【组成】当归60克(酒洗),熟地黄60克(酒蒸),蕲艾60克(酒炒),香附90克(醋浸炒),川芎36克(米泔制),人参36克,白芍药18克(酒炒),阿胶18克(蛤粉炒),白术18克,白茅根18克,椿根白皮30克(酒炒),黄柏30克(酒炒),地榆21克,白茯苓24克(去皮),白石脂21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筛,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五六十丸(约6克),每日服3次,空腹时米场送服。
【功能】益气活血、清热利湿、调经止带。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
【出处】引自明代龚延贤《寿世保元》。
分享到:
上一章: 更年期也有症状 七大表现来自诊
下一章: 治疗倒经的中药偏方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