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止血丸
【组成】苏木12克,丝瓜络25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9克,每日服2次,于月经干净后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调经止血。
【主治】倒经(吐衄)。
【出处】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
2.红榔丸
【组成】西红花3克,滨榔片9克,香附9克,牛膝9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
【功能】活血理气、导血下行。
【主治】倒经(经期吐血、衄血)。
【出处】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
3.凉血导热膏
【组成】芒硝30克,丹皮30克,川牛膝30克,生甘草30克,
【用法】药膏。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状。以食醋或童便适量调和成软膏外用,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膏20~30克,分别敷于两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若。每日换药一次,中病即止。
【功能】凉血止血、导热下行。
【主治】倒经。
【出处】引自程爵棠,《足底疗法治百病》。
4.鼻衄散
【组成】南沙参9克,麦门冬9克,细生地9克,玄参12克,肥知母9克,白茅根24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
干藕节6克,仙鹤草15克,地骨皮9克,淡青蒿6克,桃仁泥6克,怀牛膝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
【功能】滋阴降火、清上导下。
【主治】倒经、阴血内亏、相火失潜、经量减少、时有潮热、头晕耳鸣、便秘溲黄、唇红口干。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哈蕃田方。
5.降逆口服液
【组成】生地黄15克,旱莲草15克,鲜荷叶15克,南丹皮9克,杭白芍9克,白茯苓12克,泽泻9克,怀牛藤5克,甘草3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治】倒经。经将行或经行之中、口鼻有少量出血,色红,烦易躁、脉细数、苔少舌红。\\\'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班秀文方。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偏方1
下一章: 治疗妊娠病的中药偏方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