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鸡白凤丸(二)
【组成】雄白凤鸡1只(约1500克),甘草30克(炙),芦子60克(广东药材),黄芪120克(炎),丹参90克,当归120克,茯苓90克,川续断90克,黄芩45克(酒炒),熟地黄180克,人参粉45克,春砂仁60克,延胡索45克(炒),驴皮胶90克(烊化),白薇45克,香附45克(制),白芍药90克(酒炒),龟板胶90克,党参180克(炙),鹿角胶90克,川芎90克(炒),毛鹿茸粉90克,白术90克(炒),枸杞子90克,益母草180克(制)。
【制法】蜜丸。先将白凤鸡缠死,去外毛内垢洗净,入枸杞子、熟地黄、白术,加白酒蒸透去骨,捣烂;将各药打和烘干,研为细粉,再入参葺粉拌和。再将龟板胶、鹿角胶、驴皮胶三胶烊化,加炼蜜适量,调和为丸,大丸每丸重9克,小丸如梧桐子大。贮瓶或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小丸9克(大丸1粒),每日服1~2次,开水送服。
【功能】益肾健脾、活血调经。
【主治】妇女贫血体弱、月经不调、临经腹痛,及赤白带下等。
【出处】引自郑显庭《丸散膏丹集成》。屡用效佳。
2.紫石英丸
【组成】紫石英30克(细研,水飞),川乌头30克(炮),川杜仲30克(炒,去丝),禹余粮30克(煅醋淬),远志肉30克,泽泻30克,桑寄生30克,桂心30克,龙骨30克(另研),当归30克,人参30克,肉苁蓉30克(酒浸),石斛30克,干姜30克(炮),五味子30克,甘草30克(灸),牡蛎15克(煅),川椒15克(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约20丸),每日服2次,食前米饮送下。
【功能】平阴阳、调气血、经自调。
【主治】经水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腹痛。
【出处】引自宋代徐叔微《普济本事方》。
3.当归养血丸(一)
【组成】全当归90克,黄芪90克(炙),香附90克(制),茯苓90克,白芍药90克(炒),阿胶90克,白术120克(炒焦),杜仲120克,生地黄240克,牡丹皮6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1~2次,热汤送下。
【功能】益气养血、调和肝脾、凉血止血、温胞种子。
【主治】经水不调、赤白带下、子宫寒冷、不能受孕。
【出处】引自郑显庭《丸散膏丹集成》。
4.当归散
【组成】当归30克,川芎30克,白芍药30克(炒),黄芩30克(炒),白术45克,山萸肉4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3次,空腹温酒调下。
【功能】活血调经。
【主治】经水不调、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
【出处】引自清代陈履新《简易方》。
5.调经益母丸(二)
【组成】大熟地120克,香附60克(制),白芍药60克,当归90克,干姜30克,延胡索30克,川芎30克,蒲黄30克,桃仁泥30克。
【制法】膏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用益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空腹时蜜汤或陈酒送下,一月后即可受胎。
【功能】理气散寒、活血调经。
【主治】气血两亏、月水不调、腰痛腹胀、赤白带下、身作寒热者。
【出处】引自郑显庭《丸散膏丹集成》。
6.调经种子丸(二)
【组成】熟地黄240克,厚杜仲120克,香附120克(制),川芎90克,当归90克,川续断90克,蕲艾90克,黄芩60克,阿胶60克,白芍药60克(炒)。一方有炒青皮60克,山药240克,肉桂30克。无当归、熟地黄、白芍药、黄芩。
【制法】膏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益母膏和炼蜜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温酒送下。如已有孕,不可服。
【功能】益肾活血、解郁调经。
【主治】妇人血虚气滞、腰酸腹痛、经水不调、赤白带下、子宫寒冷、不能受孕。久服气血温和,令人有子。
【出处】引自郑显庭《丸散膏丹集成》验方。屡用效佳。孕妇忌服。
7.宫血安冲剂
【组成】西党参15克,炙黄芪12克,川续断15克,白芍药10克,山楂8克,乌梅8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8克,甘草5克。
【制法】冲剂。上药依法加工,制成冲剂(颗粒)。分装,每包12克,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包,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经前5日开始服药,每月经周期服药5天为1疗程。同时,停用其他中西药物。
【功能】益气摄血、养阴清热。
【主治】月经过多、经童超过100毫升,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或经期延长,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2周者。
【出处】引自杨思澍《丸散膏丹集成》。
8.三棱丸
【组成】三棱1O克,莪术10克,当归15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橘核12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
【制法】水丸6,上药共研细朱,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月经后服用。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主治】气滞血疲、瘀阻冲任、胞脉,而致月经过多者。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9.加味失笑散
【组成】炒当归10克,赤芍药10克,制香附9克,五灵脂10克,蒲黄6克,川续断10克,山楂10克,益母草15克,艾叶6克,炒枳壳6克,茯苓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活血化瘀生血。
【主治】经行量多、阵发性出血、色紫黑、有较大血块、小腹疼痛,每块排出后疼痛减、出血减少、胸闷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0.归寄口服液
【组成】秦当归12克,桑寄生12克,杭白芍9克,川续断9克,炒杜仲9克,山萸肉9克,粉丹皮9克,川茜草9克,川棟子9克,延胡索4.5克,刘寄奴12克,净红藤15克,苡仁米12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补益肝肾、养血调经、兼利湿热。
【主治】肝肾亏损、相火妄泄、湿热内蕴、带脉失约致月经先期。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分享到:
上一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9
下一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的检查流程
推荐阅读